close

“餘杭蕭山除外”成過去式後 杭州都市圈搖起融杭大旗? ——鳳凰房產杭州

寫在前面:

杭州就好像一個巨大的磁場,不斷釋放著能量。周遭城市被其吸引,終將成為能量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十多年前,從餘杭或蕭山前往杭州主城區,還是“進城”的概念。

“從汽車南站坐上509公交車,車子沿著杭海路開呀開,終點站是艮山流水苑。再換乘一輛Y8,才能到武林廣場。”這是臨平人小Y的年少記憶。

K509(臨平南-艮山流水苑)

“小時候來杭州,意味著過江;有公交車,但班次極少。”說起以前往返蕭山與主城區,蕭山人小J稱其為一場工程浩大的長途跋涉。

撤市設區、城建提速、同城一體化……十幾年來,餘蕭兩區一直走在融杭之路上,如今算是嘗到瞭勝利果實。

當然,故事還在繼續……

2014年12月,杭州市富陽區成立;2017年8月,臨安躋身為第十區。隨著杭州版圖不斷擴大,以嘉興、湖州、紹興為主陣地的杭州都市圈,建設發展呼聲愈發高漲。

杭州都市圈示意圖

參與杭州下一個十年的發展,它們準備好瞭嗎?在融杭這個大命題中,我找瞭一些人,問瞭他們的感受。

“杭州,是一個從小熟悉的地方”

湖州德清,在地圖上與餘杭塘棲、五杭兩鎮唇齒相依。說起融杭,兩位德清人給瞭我幾乎相同的答案:“杭州,從小就熟呀。”

去杭州遊玩、看病、購物……90後小柒笑著說,自己雖然身處湖州市,但似乎從來都是杭州的一份子。

80後小寧也有相同感受,他表示,不止年輕人,很多長輩也都愛往杭州跑。“我爸媽那一輩(60後),都喜歡去杭州買衣服、買傢電;也有不少上一輩的親戚,選擇在杭州找工作、做生意,甚至舉傢定居。”

除瞭地域上的天然靠近,便利的交通更是德清融杭的催化劑。從德清出發,坐K588公交車,90分鐘左右即可直達武林門。2014年,杭寧高鐵通車,德清有瞭高鐵站。至此,兩地之間的距離就僅是15分鐘的車程。

德清高鐵站

“我的單位在未來科技城,開車回傢大概30-40分鐘。”如今,像小柒一樣在杭工作的德清小年輕不在少數。還有不少人選擇德清-杭州兩頭除油煙機跑的雙城生活。

海寧許村,毗鄰餘杭臨平;鹽倉則靠近下沙大學城北。同樣由於區位相鄰,海寧與臨平、下沙兩地的交流均十分頻繁。

“許村人喜歡到臨平去買房、讀書。”小曉今年從臨平嫁到瞭許村,不過新房還是選在瞭臨平新城。未來,小曉打算把小孩的戶口也遷到杭州。據悉,兩地這樣的“CP”組合非常多。

海寧人小吳告訴我,海寧鹽倉有個星星港灣小區,不少業主都是杭州人。“新杭州人哦,會把房子買在海寧,平時開車去杭州上班。”

事實上,兩者的聯結點還有不少。比如擁有相似的城市界面、共享奧特萊斯等等。還有不少鹽倉界的樓盤,售賣時不忘“抱一下杭州的大腿”。

“杭州有點遠,融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”

對於融杭,還有些不一樣的反饋。

比如今年剛撤市設區的臨安,不少人覺得區域不同,融杭分化程度較大。區域以東,譬如青山湖板塊、濱湖新城、市中心等地,已經有融杭苗頭。區域以西的大片城鎮,則完全處於“隔岸觀火”的狀態。

小毛傢在臨安市中心,對於變身“杭州第十區”的臨安,他最大的感觸是樓市變瞭。“房價漲瞭、房子難買瞭。”他一邊嘟噥,一邊又跟我分享瞭這些現象:街道上出現瞭越來越多的外地車,身邊的人都在談杭州的政策和發展……

青山湖板塊某樓盤內的看房者(鳳凰房產攝於2017年10月)

臨安人小督,傢在臨安西淤潛鎮。“離臨安市區老遠瞭。”小督坦言,以前,鎮上居民鮮少去臨安市區,杭州主城區更是一個遙遠的地方。“在我印象裡,小時候隻來過杭州兩次。”小督若有所思。

在他看來,臨安撤市設區,對小鎮的影響比較微弱。

交通方面,杭臨輕軌並未規劃到鎮上,這裡去杭州主城區的交通方式依舊得仰賴公交。“從杭州汽車客運西站或者火車東站東廣場出發,都能抵達我們鎮,耗時大概2個小時左右。”房價方面,杭州樓市的火熱似乎也沒有過多滲透進這片土地。

不過,小督目前已在杭州就業。鎮上越來越多的90後、00後,也正走出臨安,走向更寬廣的天地。

“融杭具備更深層次的意義”

受訪者小譽,是海寧市區人。關於融杭問題,他提供瞭一種不同的視角。“海寧人對融入杭州並不反感,他們熱切探聽融杭進度、渴望擁抱大城市的紅利,但同樣忠於海寧。”

在聊天過程中,我瞭解到,近幾年,海寧市區發展迅速、城市面貌革新較快,對人才也有前所未有的需求。

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(海寧國際校區)

因此,不少年輕人選擇留在海寧市區工作,買房首選地也是海寧。“性價比更高?或許杭州的城市靜電除油機病也讓人避之不及。”

這不是個例。

前幾天看新聞,《吳曉波頻道》中透露過這樣一則信息,浙江嘉興、湖州、紹興等城市,年輕人口凈流出現象大為減少,甚至已是人口凈流入瞭廚房油煙處理

結合起來看,在杭州都市圈的發展上,融杭的內涵是多層次的。它不僅僅意味著表面上的你來我往,更蘊含瞭城市精神的傳遞以及共贏理念的培育。

結語:

由於采訪樣本極少,稿子所呈現的,隻不過是一些個別觀點。現實情況一定比我們想象得更為復雜。

在與這些小夥伴聊天的過程中,我發現,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是融杭進程的參與者。事實上,在變革與發展的時代洪流中,裹挾我們向前的不隻有政策紅利、交通便利。人的態度、能力才是真正的催化劑。
8BF7E025AD0EA426
arrow
arrow

    siq402ge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